课题研究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推进保教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为切实推进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同时全面启动吴江区第十一批课题申报活动,推动园所教育科研工作持续深入开展,9月16日,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幼儿园开展了第十批双学年课题结题暨第十一批课题申报启动仪式。
01结题凝智 共鉴成果

本次活动由业务园长张莉萍主持,朱雅萍园长和全体第十批双学年课题主持人以及有意向参加第十一批双学年课题申报活动的老师共同参与。各位第十批双学年课题主持人围绕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过程、成果及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展示。




施梦瑶:《家园社融通视域下幼儿“劳动学习场”建构与运行》
本课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背景下,串联幼儿园、家园、社区场域,将家园社融通视域作为育人核心,打破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界限,并将劳动学习场创设成服务幼儿发展的理想空间,在此基础上构思“生活化”劳动课程框架,不断优化“劳动学习场”的建构与运行方式,让更多幼儿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屠玥:《劳动教育视域下“农家小院”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本课题立足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需求,以“农家小院”为核心资源载体,探索其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路径。研究聚焦“农家小院”中的自然食材、农事工具、种植场景等资源,通过分类梳理资源的教育价值,设计适配幼儿年龄的劳动活动,并构建家园协同参与机制。采用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解决幼儿园劳动教育与生活脱节、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最终形成可复制的“农家小院”劳动教育资源开发方案,助力幼儿劳动习惯、责任意识及生活能力的培养。

庄婷婷:《本地节令美食资源在大班幼儿体验式农事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本课题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地节令美食资源,将其融入大班幼儿的体验式农事活动中。不仅能让幼儿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通过亲手参与农事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合作意识,促进幼儿在认知、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幼儿园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姚陆英:《全纳教育视野下语言发育迟缓幼儿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本课题立足全纳教育理念,以班级中一名语言发育迟缓幼儿为对象,先通过文献学习明确相关界定、干预方法与政策;再经评估确定幼儿语言优劣势,反思集体与个性支持平衡等问题,实施干预并动态调整,最后总结成果。研究形成1篇案例、2篇论文以及1篇报告,展望多学科协作、数字化辅助及长期跟踪的干预方向。

张婷:《信息技术资源赋能幼儿数学课程的行动研究》
本课题以“幼儿数学抽象乏味”为切入点,按“现状诊断—策略提炼—成效验证”推进:前期用问卷、观察锁定资源零散、互动不足等痛点;中期以行动研究循环打磨“情境创设—交互探究—游戏巩固”三阶范式,开发动画、游戏、AI场景等资源;后期通过前后测试数据与对照班比对,量化呈现幼儿数学兴趣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同步提升。

梅潇:《基于学习故事理念的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
本课题“基于学习故事理念的幼儿园种植活动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叙事形式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探索其在种植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内容包括现状调查、目标与内容实施、有效策略探寻,通过实践验证学习故事理念可行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教师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陆丹红:《传承-创新:大班幼儿创意扎染活动的实践研究》
本课题以传统扎染工艺为载体,聚焦传承与创新等双核心,通过研究扎染活动对大班幼儿的可行性,设计适配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与“扎染特色区角”,探索示范、实验等指导策略,构建含色彩搭配、方式创新等维度的评价体系。通过天然植物染料的使用、幼儿动手扎染操作,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环保意识与自信从容,同时让幼儿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丰富幼儿园特色教学内容。

王志宇:《“三生”理念下幼儿劳动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本课题通过对幼儿劳动能力的评估和教师组织劳动教育活动能力的问卷调查,在了解幼儿劳动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对日常劳动活动、集体劳动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了相关策略和实施方法,增强了劳动活动的可操作性,形成论文《三生理念融入幼儿劳动能力培养的实践效果评估》。

02总结归纳 提慧赋能
各课题主持人汇报完毕,张莉萍副园长对本次课题结题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各课题结题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细致的改进意见及建议。
朱雅萍园长也充分肯定了各主持人在课题研究中的扎实与深入。同时也对下一个双学年课题申报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期待老师们专注儿童需要,聚焦教学实际选题,积极申报学年课题。
本次课题结题汇报活动不仅是对课题研究工作的一次总结与回顾,也是实践探索的新起点。八都幼儿园将继续以科研为抓手,深耕教学,砥砺前行,让课题研究的累累硕果真正浸润童年、滋养成长。
